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制 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發布時間:2016.08.01 瀏覽量:993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行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提到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時明確介紹,“下一步,將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用人機制,繼續擴大聘用制度推行面,研究提出解決編外用人問題政策思路。健全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啟動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進一步完善公開招聘制度,分行業制定公開招聘辦法,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我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始于2011年,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階段任務,主要內容是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劃歸或轉為行政機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 保留下來的事業單位分為兩類,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單位或機構,確定為公益一類;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單位或機構,確定為公益二類。公立醫院、高校等公益二類單位取消事業單位編制,探索“公益”和“市場”兩條腿走路,將是下一階段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重點內容。? 不納入編制管理,即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因高校、公立醫院承擔著基本的公共服務功能,政府公共財政的投入和保障在本次改革的過程中必須絲毫不減弱,且應繼續加大力度、優化結構,以體現和完善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為此,要從完善財政預算編制和預算監督入手,針對公立醫院和高校建立成熟、穩定的公共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包括成立公立醫院撥款委員會、高校撥款委員會等第三方監管機構,推動政府切實履行對公益事業的保障責任。在全部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之后,未來高校和公立醫院將會實行全員合同聘任制。? 有數據表明,目前中國公立醫院在編人員大約有800多萬,高校在編教職工有233萬余人,對于這部分在編事業單位人員,具體做法將實行實名統計,之后隨自然減員,逐步收回編制。而對于高校的非在編人員,官方尚未統計。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表示,這部分人員的數量十分龐大,“編外人員多的單位有的能占到一半,少的也有20%—30%左右。”下一步,在高校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之后,將會逐步縮小編外人員與編內人員的待遇差別,解決編外人員面臨的多種問題。? 竹立家主任還表示,改革要有節奏,未來改革的結果是實現事業單位聘任上崗,成為合同制人員,但編制內和編制外的區別要逐步取消,待遇也要逐步平衡,步子太快容易激化矛盾。取消公立醫院、高校的事業單位編制,是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創新之舉,而且逐步收回編制的辦法也體現了改革的平穩性。